水稻钻心虫、稻纵卷叶螟、稻瘟病怎么防治?

2022-06-10 14:21发布

1条回答
蒲公英
1楼-- · 2022-06-10 14:21

一、纹枯病

8月份正是高温多雨时期,尤其是温度达到28-32℃,湿度达到95%以上时,纹枯病容易大面积发生。

纹枯病发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茎秆出现病斑,呈云纹状,阴雨天还会出现“鼠粪状”菌核,导致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谷粒不饱满较多,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防治措施:

己唑醇、井冈·己唑醇、井冈·蜡芽菌、戊唑醇等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都很突出,用己唑醇+叶面肥(含锌、硼、钙、镁)趁早晨露水还没干的时候喷在水稻茎秆下部,可有效预防、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二、稻瘟病

稻瘟病一般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可以危害水稻整个生育周期。稻瘟病如果不重视的话,后果很严重,最严重的时候能颗粒无收。特别在广东等一些南方地区,水稻稻瘟病每年的发病率还在上升。

由于危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现阶段叶瘟、节瘟、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

1.叶瘟

一般在拔节期比较严重,根据病斑可分为4种类型:慢性型、急性型、褐点型、白点型。

慢性型病斑边缘褐 {MOD}带有淡黄 {MOD}圈状,中央灰白 {MOD},叶背有灰 {MOD}霉层,病斑比较多时形成不规则大斑。急性型病斑叶片出现近圆形或者椭圆形,叶片正反面有褐 {MOD}霉层。褐点型病斑一般在叶片上产生针尖大小的褐点,而白点型病斑是在嫩叶上出现白 {MOD}接近圆形的小斑。

2.节瘟

水稻抽穗后在稻节上产生褐 {MOD}小点,发病部位变黑,并且容易折断。

3.穗颈瘟

穗颈瘟在抽穗期发生比较多,穗颈部会出现褐 {MOD}小点,造成白穗、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

建议用春雷霉素·戊唑醇、三环唑、嘧菌酯、咪鲜胺、稻瘟酰胺、咪鲜胺·三环唑、春雷霉素、三环唑·春雷霉素、吡唑醚菌酯等药剂,每隔5-7天,喷撒2-3次,在喷药防治时,加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水稻抗病能力,促进植株恢复生长,另外要加强肥水管理,提高稻株抗病能力。

三、钻心虫

其实二化螟、三化螟就是我们所谓的钻心虫,这种虫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发生的比较多。

二化螟头部还有前胸背部是黄褐 {MOD},腹部淡褐 {MOD},背面有5条紫褐 {MOD}纵线,而三化螟头部淡黄褐 {MOD},腹部淡黄绿 {MOD}或黄白 {MOD},背部中线暗绿 {MOD},身体中间有一不很明显的淡黑 {MOD}线,二化螟、三化螟一般发生在5-9月,8、9月份发生比较严重。

二化螟、三化螟危害特征基本相似,受害的水稻心部发生干枯,出现枯心苗,容易倒折,后期还会造成水稻出现白粒、白穗。

防治措施:

可以用阿维菌素、三唑磷、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甲氧虫酰肼等单剂,如果钻心虫的抗性过大,还有一些复配药剂,比如:甲维·毒死蜱、阿维·毒死蜱、阿维·三唑磷、吡虫·杀虫单、氯虫·噻虫嗪等,要注意合理选择药剂。

四、稻飞虱

稻飞虱包括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这三种,是一种可随气流进行远距离迁飞的害虫,每年的8、9月份长江流域以南的广东、江西等地区比较比较偏多。

辨别特征:

褐飞虱整体黄褐 {MOD},头顶到胸背部有暗褐 {MOD},背部有3条纵隆起线。

白背飞虱整体灰白 {MOD},头顶有点突出,前胸背部黄白 {MOD},中胸背部中央黄白 {MOD},两侧黑褐 {MOD}。

灰飞虱整体深灰褐 {MOD},头顶与前胸腹部是黄 {MOD},中胸背部黑 {MOD}或淡黄 {MOD},两侧暗褐 {MOD}。

稻飞虱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吸取水稻汁液,受害的水稻会出现黄叶、枯死的症状,穗期受害会影响正常抽穗,影响水稻质量和产量。

防治措施:

可用噻虫嗪、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烯啶·吡蚜酮、吡蚜·异丙威、吡蚜·呋虫胺等,稻飞虱发生严重还可用敌敌畏拌细沙土撒施进行防治。稻飞虱多数会集中在植株的基部危害,所以,喷药的时候要尽量把药喷到水稻基部。

五、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的害虫,一般在6-10月出现较多,8-9月份危害比较严重。

稻纵卷叶螟幼虫头部淡褐 {MOD},有并列的褐 {MOD}斑点两颗,两边各有一条由褐点组成的弧形斑,腹部淡黄 {MOD}。

稻纵卷叶螟经常躲在水稻的叶片里危害啃食叶肉,受害后的水稻,叶片会形成白 {MOD}的条斑,失去光合作用,情况严重的会导致水稻减产。

防治措施:

建议用溴氰虫酰胺、阿维·抑食肼、杀虫环、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甲维·茚虫威、阿维菌素、氯虫·三氟苯、噻虫胺等药剂。 


一周热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