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膜侧沟播栽培技术

2022-05-16 15:38发布

一、技术简介

小麦膜侧沟播技术是把新兴的地膜覆盖技术同传统的垄沟种植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使二者的集流、保墒、增温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实现了雨水的有效叠加,起到垄面集流,垄沟增墒,膜内蓄墒,变春季小雨为大雨,变无效降水为土壤有效水分,使有限的降水、土壤、光照等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显著提高了降水利用率的旱作农业新技术。膜侧沟播小麦是整地起垄后,垄上覆膜,垄两侧沟内播种小麦的栽培方式。

膜侧沟播小麦的增产机理:①增墒、保墒效应;②土壤增温效应;③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效应;④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效应;⑤边行优势效应;⑥对生长发育进程的促进效应。

二、适用范围

适宜在年降水量250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或集雨补灌区、高海拔、低热量的高山区种植。

三、操作规程

1、播前准备

(1)选地整地:选择地势平坦的川旱地或水平梯田地,土质为轻壤土或中壤土,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早浅耕灭茬,伏前深耕纳雨蓄墒,耕后遇雨浅耕耙耱,临播前结合浅耕施肥,重耙耱或用旋耕机浅耕后镇压,旱年少犁多耙,达到无土块、无根茬、无杂草、上虚下实、田面平整、墒情良好的标准。

(2)施足底肥:一般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化肥折纯氮(N)8-10kg,五氧化二磷(P2O5)4-6kg,氧化钾(K2O)7-10kg。

(3)土壤处理:杂草和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地块,播前整地时用药剂进行土壤处理。每亩用5%甲拌磷颗粒剂1.5-2.0kg拌土20kg施入土壤,防治地下害虫。用40%的燕麦畏乳剂150-200g,加水3-4kg后拌细沙15-20kg,或加水30kg施入土壤,防治野燕麦草。

(4)良种选择:春小麦单作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生育期适中的中矮杆大穗丰产性品种,间作套种选择矮杆大穗、中早熟丰产性品种。冬小麦选用丰产性好、抗旱、抗病的中矮杆大穗或中间型优质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

(5)农膜机具准备:选择35-40cm幅宽地膜,一般单作地块亩用量3.0kg 左右,目前有两种类型的铺膜播种机,一种是畜力牵引起单垄、铺膜,膜侧播种2行;一种是12-15马力小四轮牵引,起双垄、铺膜种四行作物的机具。另外,还有能一次完成深施化肥、注水播种、多行播种等综合作业的机具。播前调试下籽量,每亩10-15kg,机手能熟练掌握机具性能和操作技能。

2、铺膜播种

(1)种子处理:对选好的种子播前晒种1-2天,地下害虫发生严重的麦田,用60%的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重的0.2%拌种。即100ml药加水2-3公斤稀释,均匀喷洒在50公斤种子上反复搅拌后闷种4-6小时。或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按种子重要的0.2%拌种(方法同甲拌磷)。易发生黑穗病的麦田用40%拌种双100-150克加水4kg拌种子100kg;对发生白粉病和锈病的麦田,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加水4kg拌种子100kg即可。

(2)播期与播量:膜侧春小麦适宜播期比当地露地小麦最适播期提早5-10天左右。膜侧冬小麦适宜播期比当地露地小麦最适播期推迟5-8天左右。播量采用当地同类型露地栽培70-80%的播种量。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播量约10-15kg,亩保苗22-30万株。

(3)起垄覆膜:在适宜播期,用35-40cm幅宽地膜,以50-55cm为一带。选用畜力或拖拉机牵引膜侧沟播机一次完成起垄、铺膜与播种,膜两边各压土5cm拉紧压实,使之紧贴垄面。播种起步时要压紧压实地膜头,行走速度要均匀,深浅一致,膜侧用土压严不露边,一般播种深度3-4cm,要求条带宽度一致,膜上间隔3-4米压一土带,防止刮风揭膜。盖膜后遇雨及时松土,防止板结。

3、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发现缺苗断垄15-20cm的行段,较多时要采用相同品种的种子浸种催芽补种,保证全苗。

(2)田间护膜:播种后经常检查麦田覆膜情况,严禁人畜践踏,及时把因风吹起的地膜复位,拉平压紧

(3)中耕锄草:对麦田杂草严重地块及雨后板结地块,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疏松土壤,拔除田间杂草。冬小麦还应顶凌中耕,趁早春土壤解冻,及时进行顶凌锄划保墒,镇压或顺垄踩压。

(4)看苗追肥:对墒情较好,肥力不足地块,根据麦苗长势适量追肥,可在拔节、孕穗期降雨前每亩追施硝铵10kg或用3%尿素溶液50kg每间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磷酸二氢钾、喷施宝等叶面肥喷施追肥。

(5)化控防倒:对麦苗群体过大或长势偏旺,在起身至拔节初期叶面喷洒20%壮丰安乳剂,每亩用药20-30ml加水20-25kg或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80g加水50kg均匀喷洒,控旺促壮。

(6)病虫杂草及鼠害的防治:小麦生长期,发现蚜虫等害虫危害时,每亩用40%的乐果乳剂或氧化乐果75-100g,兑水50kg喷雾防治。有吸浆虫、麦杆蝇等发生的,每亩用4%的敌马粉1公斤拌成毒沙撒于田间进行防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发生普遍率达5%时每亩用15%的粉锈宁50-70克,兑水50kg喷雾。对杂草根据类型及时拔除或药剂防除,对鼠害严重的地块用毒铒诱杀或弓箭捕杀。

4、收获

小麦进入蜡熟末期及时收获。

5、残膜清除

小麦收后,将埋在土里和地表的残碎地膜及时清除。

四、注意事项

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地膜覆盖后的雨水入渗问题,既可纳雨保墒,又可防止作物后期高温早衰,具有明显的边行优势和抗旱增产效果。但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为了提高水分利用率, 采用“提早深翻多蓄墒,合口过伏保底墒,雨后耙耱蓄好墒,播前整地保口墒,地膜覆盖防跑墒”的“五墒”抗旱耕作措施。

2、为了防止后期脱肥,在施肥量分配上按照重底肥、巧追肥,基追肥并举的科学施肥方法,将农肥、磷肥一次性底施,将氮肥的三分之二做底肥,将三分之一于作物旺盛生长期追施,均衡供给营养,促进了作物的生殖生长和产量的形成。

3、准确掌握播量,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作物品种特性和地力状况,按照分蘖力强的品种宜稀,分蘖力弱的品种宜密,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则,适当调整播量,因作物、因品种创造合理群体结构。

4、重抓田间管理。膜侧沟播技术是一项新技术,机械化程度高,群众往往因对机具性能不了解,形成操作不当而导致缺苗断垄,因此,播种以后,必须认真检查出苗情况,对出现缺苗的田块,及时进行发催芽补种。对播种时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播种时投入不足的问题,通过趁雨追肥、叶面补肥等方式进行弥补。杜绝人畜践踏地膜及田间放牧等行为。

5、清除残膜。膜侧沟播地膜破损少,废膜易回收,作物收获以后,应及时清除废膜,防止农田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6、在降水量小于250mm,又无补灌条件的地区,由于土壤过干,膜侧沟播的增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因而不宜推广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