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花荚期病虫害

2022-05-05 15:12发布

    大豆花荚期, 如处于高温多湿、田间通风透光不良的情况下, 易发生豆荚暝、豆天蛾、造桥虫、霜霉病、轮纹病、紫斑病和斑疹病等病虫害;在高温干燥时则易发生蚜虫、红蜘蛛危害, 必须密切注意各种病虫的发生动态。

    当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 用菊酯类农药防治造桥虫、豆天蛾和豆荚暝等;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或1.8%阿维菌素防治蚜虫、红蜘蛛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防治霜霉病、轮纹病、紫斑病和斑疹病等病害。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加强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协调与配套, 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施用量。

整个生育期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病害。

    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 减少农药使用量。近年持续暖冬对大豆病菌和病虫卵安全越冬极为有利。

    大豆根腐病:该病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并造成危害, 减产幅度在25%~75%或更多。被害种子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降低, 主要症状是茎基部出现黑褐 {MOD}病斑, 并向上不同程度扩散至下部侧枝, 使病茎髓部变褐, 叶柄基部缢缩, 叶片下垂, 但不脱落。药剂防治主要应用58%瑞毒霉锰锌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 用量均为种子量0.3%~0.4%拌种。

    大豆菌核病: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茎秆, 7月下旬开始发病, 浸染初期茎秆上有褐 {MOD}病斑, 以后病斑上有白 {MOD}棉絮状菌丝体及白 {MOD}颗粒, 后变黑 {MOD}颗粒 (菌核) 。纵剖病株茎秆, 可见黑 {MOD}圆柱形老鼠屎样的菌核, 病株枯死后呈灰白 {MOD}。药剂防治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核菌净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雾。

    大豆灰斑病:又称斑点病, 一般在6月上中旬叶上开始发病, 7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豆荚从嫩荚期开始发病, 鼓粒期为发病盛期, 7~8月份遇高温多雨年份发病重。主要为害叶片, 严重发病时几乎所有叶片长满病斑, 造成叶片过早脱落, 受害减产20%~30%, 品质降低。药剂防治:除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外, 在大豆花荚期, 每公顷用40%多菌灵胶悬剂1.5公斤, 对水450公斤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