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养根的注意事项

2022-06-22 17:21发布

1、小水勤浇、少食多餐,不要沤根和造成肥害。  


浇水过大造成的沤根经常发生在定植期,特别是缓苗水过大造成的,再者苗床也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浇水时机不对,在高温的中午或是低温的早晨或是下午浇水,使地温与水温之间存在很大的温度差。


2、缓解盐害,解决土壤溶液浓度过高而造成根量少、生根差的问题。


盐害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解决盐害也不能一蹴而就。对于土壤表面已明显表现“青苔、红霜、白霜”现象的棚室,建议菜农树立长期备战的打算,从一点一滴做起,合理施肥。基肥,增施秸秆肥和生物菌肥;追肥,减少化学肥料的用量,可用全水溶性速效肥代替普通复合肥,增施生物菌冲施肥。


3、深翻土壤,打破犁底层,避免土壤积水积肥而发生沤根、烧根等伤根的问题。


生产中,现在的菜农越来越依赖于机械,翻地就用旋耕机。旋耕机翻地仅13-15厘米深,翻地后基肥多集中于该土层,易造成苗子烧根。并且更为严重的是,连年使用旋耕机,13-15厘米下易形成犁底层,不仅不利于根系的深扎,易造成蔬菜早衰,而且还容易积水积肥而发生伤根的问题。近年来,蔬菜生长中期黄叶频频发生多是因此而造成的,特别是冬春低温季节尤其显著。因而,我认为在使用旋耕机将基肥打碎,使其均匀混入土壤浅层耕作层后,还要再用锨人工深翻一次为好,打破犁底层,其深度25-30厘米即可。


4、土壤消毒,减少或消灭土壤中病原菌的数量;配合定植时穴施药剂保护根系,减少病菌侵染根系的几率。


土壤消毒最常用的措施是:高温闷棚,或者高温闷棚与石灰氮熏蒸结合。充分利用高温杀菌和氰胺杀菌杀虫的特点来净化土壤环境的。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采用上述措施处理土壤后,要在土壤中增施生物菌肥,增加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以便有效地抵御病菌的侵袭。


种植蔬菜要少用或尽量不用激素类肥料和药物,化肥类肥料也要尽量少用,因为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主要依靠的是有机质和有益菌,化肥和激素只是人为的刺激生长,而不是自然生长,对根系的伤害性极大,还会导致残留,所以,种植蔬菜应多施农家肥或生物肥。


进入结果盛期应加强对根系的养护是重中之重,随着植株的衰老根系吸收养分能力减弱。所以建议种植户采用一遍肥一遍水的肥水管理方法,避免早衰延长采功能性肥料如腐殖酸类、氨基酸类、海藻酸类、甲壳素类、核苷酸类等肥料,这一类肥料可刺激植物生根,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虽然功能性肥料养根效果突出,但是由于其所含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很低,单纯追施功能性肥料易造成蔬菜脱肥,是不能长期单独施用的,一定要与全水溶性肥料搭配施用。


此外,冬季棚室施肥应适当控制施肥量。在低温条件下,蔬菜生理代谢能力降低,生长发育速度变慢,所以需肥量有明显下降,因此追肥量应适当减少。若过度施肥,不仅浪费肥料,还容易伤根,引发蔬菜黄叶、土壤盐害等问题。